□ 專題攝影01 – 林安泰古厝

Photo by Allen Yeh @ 2008.07.12


再次相逢 古厝風韻依舊迷人 二百多年歷史的閩式建築 仍是攝影師和歷史工作者的最愛 月池、正廳、斗拱、穿堂到屋頂燕尾 每一樣 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也讓人按下快門的同時 不禁感嘆過往風華和歲月流逝

接著,就讓我們穿越時光的隧道
慢慢地欣賞她迷人的模樣吧 ...


Photo 1 正廳

       Photo by Allen Yeh @ 2008.07.12

說 明
全宅的重心在正廳,左邊為大房、三房、右邊為二房、四房,依次類推。神灶的雕刻是最精華的部份,上面有老萊子娛親、三羊開泰、堯請舜出任、孫真人點龍睛、許真人醫虎喉,下有福祿壽全,是以燮龍形狀刻出來的。步廊燮龍堵是六條燮龍組成寶瓶狀,蝙蝠、磐牌都具有吉祥富貴意義。正廳內的對聯都用「安」和「泰」開頭,是以金箔片按貼的。神灶的格扇上並有三百朵不同形狀的花朵。


Photo 2 奇石 & 休憩
      Photo by Allen Yeh @ 2008.07.12

說 明
談到中國的古厝,總是少不了庭園造景。當然,林安泰古厝的造景首選,當屬正門口的月池。不過,側門庭院旁的巨石,也給人一種鎮舍平安的聯想。至於板凳和桌字則讓人懷念往日的休憩時光。一家老小,在茶餘飯後圍桌而坐,共享天倫之樂。


Photo 3 飯廳        Photo by Allen Yeh @ 2008.07.12

說 明
“呷飯皇帝大”,這句諺語,無疑地道出了”吃飯”在我們文化中的重要性。我不曉得當初林家人是否會在正廳吃飯(原諒我沒有時間先做好考證的功課),但光是從飯廳井然有序的佈置看來,這個地方除了填飽肚子以外,亦具有溝通情感的重要功能以及講求規矩的地方。


Photo 4 後走廊        Photo by Allen Yeh @ 2008.07.12

說 明
除了正廳,這裡大概是唯一貫穿橫向出口的通道。為了讓參觀者能夠了解古厝,文化單位特別將此規劃成一個小型的藝廊,懸掛著許多和古厝相關的說明照片供民眾欣賞。光線,透過窗戶斜射到地面上,為這隱密的走道,營造出更迷人的氣氛。



Photo 5  彩繪      Photo by Allen Yeh @ 2008.07.12

說 明
參觀林安泰古厝時,有四大重點絕不能錯過。他們分別是1.木刻 2.石雕 3.彩繪 4.對聯。在這裡所展現的,就是門口兩側的彩繪和木刻。在這裡要注意的是,夏季和冬季的陽光照射的方向略有不同,當其照射在彩繪上時,將更突顯其對比和層次感。


Photo 6 書房      Photo by Allen Yeh @ 2008.07.12

說 明
不管身處哪個年代,教育程度的高低,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反映其社會地位。雖然畫面中的書房已經被現代的桌椅所取代,但從中我們不難發現,這樣的規模或許也說明了林家注重教育的程度。


Photo 7 戶外全景      Photo by Allen Yeh @ 2008.07.12



□ 照片講評 By 翁庭華老師

整體而言,這次繳交的作品涵蓋的豐富性不足。取材對象大多集中於室內,比較缺乏室外的表現。在構圖方面,仍偏向保守規矩。單作部分,則以photo6的表現最佳。建議下次有機會應該多變換不同的位置,並試著大膽構圖,相信會有更好的表現!



□ 結 語

這是我第二次來到林安泰古厝。先前的外拍,是從人像攝影的角度切入,用古厝來襯托出人與環境的關係,當時的我還沒買單眼,所以用消費型的DC拍攝 (也沒有腳架),相信大家都能猜到,最後的成果當然是”晃”到不行!

這次的外拍,老師從十張照片中挑選六張(Photo1~6)作為系列呈現。從專題攝影的角度切入,我覺得自己學了很多,提出來和大家分享:

1) 鏡頭要夠廣
傳統的古厝和廟宇類似,在格局上都是小而美。因此,為了在有限的空間裡面捕捉到更有張力的畫面,採用傳統16mm的廣角鏡是比較合適的選擇。

2) 反差要注意
個人覺得林安泰古厝屋內外具有極大的反差,是個很適合新手們練習的好地方。舉例來說,若想拍攝正廳全景並帶入屋簷和前景,除了要採用前述的廣角鏡外,必須特別注意光線的變化。陽光太弱,則無法突顯層次感;陽光太強,則暗部的細節會因為測光而過暗(若測暗部,則亮部會過曝)。因此,如何選擇合適的時間、光線並輔以適當的濾鏡來取得最佳的畫面,也是具有相當難度的挑戰。

3) 拍出歷史和文化的縱深
這點,是我認為最難的一個部份。既然是專題攝影,那麼表現的內容除了要滿足基本的攝影要求外,更重要的,必須讓觀賞者能夠透過照片,間接地了解影像背後的歷史意義。不可否認地,在這樣的前提下拍照,攝影者必須先做足事前功課,閱讀文獻、實地考察等都是無可避免的重擔。但是,唯有透過這樣的訓練,拍攝出來的影像,才具備有文化的縱深,也才能深入人心。當然,這也是我自己期許的目標。

感謝老師的要求,讓我們在拍完照之後,將成果用圖像和文字的形式來呈現。雖然我們嘴巴上會叫苦連天,但這樣的做法卻能夠讓我們在撰文的同時,能夠更深入了解影像背後的意涵。另外一方面,透過文字的闡述,也能提升作品呈現的完整性。




□ 補充說明 – 林安泰古厝介紹

古厝的建築是仿明清閩南單層二進四合院住宅,具有水形山牆、燕尾式屋脊,採前低後高、步步高升的作法,對冬暖夏涼、日曬通風都有良好的效果。以祭祀祖先的正廳為中軸,延展為對稱型態,前有垂花門廳,就是凹巢三川門,或稱加冠晉祿門。外有前埋、月眉池。左右各有內外護龍,中間圍出丹樨,內外護龍之間為過水,連接走廊兩側,左右各有日月井與龍虎池,前門廳左右各有一耳房,前面左側有三開間簷廊書房一座,厝後左右各有一口龍虎井,古厝共有34間房,門堂有69榶、88扇。磚有三萬多塊,瓦有 24萬片,雕刻門窗有32片,基地面積為22,212平方公尺,建地面積為672平方公尺。

更多的資訊:
http://www.ca.taipei.gov.tw/civil/lin-an-tai/1_1_3.htm

Comments

Unknown said…
我喜歡photo 4有光從窗透進長廊的感覺,光影與長廊組成奇妙的構圖~有光、有生命!
老師是黑白攝影的大前輩了,想問問,用黑白呈現古厝是老師指定或是自己決定的呢?
翁老師真的很用心,願意花時間一張一張的與學生討論,我學習的時候,雖然不是什麼名師指導,但也有很多討論的機會,說實在的,攝影變成很平易近人的藝術,希望我們都可以在這領域走出自己的方向!

no sugar/Grace